距今2-3000年前,臺北盆地的一群人為了適應靠山傍河的生活環境,發展出了獨有的生活方式。他們豐富的生業模式和發展出的用具引起了考古學者們的好奇。而這個生活型態,後來依照它首先被發現的地點,被命名為「圓山文化」,是臺灣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代表之一。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也收藏了一批數量可觀的圓山文化的出土考古文物,待考古學展廳建置完成之後便能與各位相見歡了!
為了推動「人類學博物館古蹟維護暨考古學展廳籌建計畫」,博物館隆重推出──「圓山的罐子」考古扭蛋組。這些小可愛雖然迷你卻具有份量感(紙鎮等級)、波麗(poly)材質模擬的粗獷仿陶器材質下,有著圓山陶器的小細節,可以solo坐鎮桌上也可以發揮組合技,直接現場模擬史前圓山人煮食……真的是太讚了!
現在就把圓山的罐子通通帶回家吧!每組都會附贈臺灣史前文化特色紋飾陶器貼紙,作為裝飾或學習考古學都好用,更以霧面描圖紙表現絕佳質感,考古迷千萬別錯過!
所得扣除成本後將全數用於本館考古學展廳募款計畫
↑產品示意圖
↑款式全見圖
↑雙口陶罐介紹
↑雙獸把、刻劃紋陶罐介紹
↑陶支腳介紹
↑臺灣史前文化特色紋飾陶器貼紙